查看: 105301|回复: 0

地震预警已上线!覆盖扬州!

[复制链接]

地震预警已上线!覆盖扬州!

发表于 2024-7-29 15:13:48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
105301 0 查看全部
今年7月8号的时候

扬州发生了一次

3级以上的地震

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7月8日16时07分,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区(北纬32.61度,东经119.60度)发生3.6级地震,震源深度8千米。

微信图片_20240729144033.png

当时有不少扬州的小伙伴

在后台留言表示

感受到了明显震感

这让他们有些担忧

微信图片_20240729144050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44057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44102.jpg

但其实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

是极其正常的自然现象

发生的频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

只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

不被大家所感知罢了

地震突发性强、破坏力大

掌握正确、科学的避震方法

才能尽量将损失和伤害降至最低

所以,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!

江苏地震预警已上线公测!

中国地震局26日举行

新闻发布会介绍

2018年启动建设的国家地震预警工程

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、全面建成

此外,由江苏省地震局发布的

地震预警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公测

在微信搜索“江苏地震预警信息服务”小程序

即可体验

地震预警,是在地震发生后,依托密集的地震观测站网,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远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,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,发出地震波即将到来的警报。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,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。

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观测网,建设完成观测站点15899个,国家级中心3个、省级中心31个,在华北、东南沿海、南北地震带、新疆天山中段、西藏拉萨周边等5个重点预警区形成秒级地震预警能力,在全国形成分钟级烈度速报能力。

依托电视、广播、互联网、新媒体、信息接收终端等发布平台,国家地震预警工程已具备了亿级覆盖、秒级触达的广域快速服务。公众可通过部分手机内置地震预警功能或下载地震预警App,接收地震预警信息。

据悉,江苏省地震局发布的

地震预警小程序

根据用户关注地点,推送地震预警信息

允许用户设置两个不同的关注地点

用户可以添加亲属所在地、旅游目的地等

作为第二个关注地

小程序根据关注地实际情况

推送地震预警信息

微信图片_20240729144149.jpg

在地震时刻

提前几秒钟的预警

都是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

扬州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

微信如何设置地震预警?


值得注意的是

只有当关注地点烈度≥2度

(2度为轻微有感)

才会收到由中国地震预警网

发出的预警信息

当关注地点烈度≥5度

(5度为强有感)

即使手机处于熄屏状态

也会强制发出预警声音警报

当然,除了小程序以外

大家还可以看看自己的手机

是否已经开通“地震预警”功能

根据手机型号不同,一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应用商店中,搜索“地震预警”关键词,自行下载相关APP。还有一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系统“设置”当中,找到“安全”选项,然后一步步根据提示打开“地震预警”功能。

各类手机预警打开方式

1、华为:设置→安全→应急预警通知→地震预警。

微信图片_20240729144156.png 微信图片_20240729144221.png 微信图片_20240729144306.png

2、小米:手机管家→家人关怀→地震预警。

3、荣耀:设置→安全→应急预警通知→地震预警。

4、OPPO/一加/真我:设定→安全→SOS紧急联络→自然灾害警报→地震警报。

5、vivo/iQOO:天气App→设置→地震预警→启用地震预警服务。

6、苹果/三星/其它手机:搜索“地震预警”关键词,自行下载相关App。

为了防患于未然

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同时打开

小程序预警功能和手机预警功能

地震避险指南

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

及早掌握防灾自救技能非常重要

以下的避震六大原则

请大家要牢记于心

一、因地制宜 正确选择

根据自身环境及自身情况确定避震方法:

震时,每个人的处境和自身情况千差万别,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。要因地制宜,不要一定之规。例如,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,就要看客观条件:身处平房还是高层建筑内,房子是否坚固,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,室外是否安全,等等。

一旦发生地震,要保持镇静,不要慌乱,及时采取就近避震原则。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,应就近躲避。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,如能即刻跑出室外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,小心坠物。

合理利用地震预警信息:

接到地震预警后,不要惊慌、害怕,要快速而又详细的阅读预警信息后及时采取相应避险措施。我们无法简单地根据地震预警时间的长短,硬性规定该如何避险。面对险情,人们需要根据地震级别、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等进行判断,选择合适的逃生措施:如及时地关闭煤气、电气,就近躲避等。

二、行动果断 切忌犹豫

或就近躲避,或紧急撤离:

避震能否成功,就在千钧一发之间,容不得瞻前顾后,犹豫不决。如身处平房时进行避震,更要行动果断,或就近躲避,或紧急撤离,切勿往返。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,结果自己也被埋压,记住只有保存自己,才有可能救助别人。

三、伏而待定 定而急出

伏地、遮挡、手抓牢:

我国古人秦大可在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后,总结了“率然闻变,不可疾出,伏而待定,纵有覆巢,可翼完卵”的经验,也就是说,就近寻找安全地点,伏在地上等待地震结束最为安全。

这种避险方法在许多大地震中得到了验证。美国的shakeout网站也描述了地震最有效的三步避险方法,伏地、遮挡、抓牢。

确认地震晃动结束后,要及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。

四、听从指挥 不可擅动

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:

地震后,公共场所下应立刻停止教学、生产、交通等活动,采用就近避震原则或听从相关责任人指令,安全有序的撤离。

在不了解公共场馆内逃生路线的情况下,若是擅自行动、盲目避震,只能招致更大的不幸。

五、小开间 近水源

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:

开间小、有支撑物的房间,如卫生间;内承重墙墙角;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;牢固的桌下或床下;低矮、牢固的家具边等。

近水不近火:

地震避险时尽量靠近水源,不要接近明火。

地震发生时,房屋建筑破坏时会产生浓烈的烟尘,也可能发生火灾,亦或被困在建筑物中需要等待救援,这些情况都需要有水来湿润衣物或者饮用,因此,避险地点尽量靠近水源。

六、跑楼梯忌电梯莫跳楼

地震发生后,不可乘坐电梯,更不可以跳楼逃生,要选择安全通道迅速撤离。

如果震时在电梯里,应尽快离开;即使住在一、二层楼,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,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等伤害,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。

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

多掌握一点自救知识

就多一份生命保障

请收好这份

地震自救指南

↓↓↓

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04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26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28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30.jpg
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33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36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41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38.jpg 微信图片_20240729104743.jpg

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

小伙伴们一定要牢记

这些预警、避险知识

扩散给更多的人!

游客~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阅读|扬州生活网 ( 苏B2-20130097 苏ICP备11064819号-1 公安备案32100202010129 ) |

2011-2020 扬州天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Processed in 0.032330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